
大家好,我是志宏,中小企業網路突圍的專家。自從上次跟大家分享:要怎麼決定數位廣告是短期投放?還是長期投放?這個問題之後,開始有許多朋友陸續提出新的疑問,朋友說:「我投廣告是為了要擴大粉絲數,看了你的分享之後,我腦中突然跑出新的想法,請問除了投放廣告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增加粉絲數呢?」,當然有囉 ! 能延伸問出這樣的問題很重要,因為真的有,只要大家稍微運用一下「批判性思維」,可以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式,除了一般人理解的、想得到的以外,還有很多方式可以選擇。有關「批判性思維」是另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如果大家想聽,就留言一下,我們再安排時間與大家分享。現在先讓我們回到今天的問題:
做社群行銷想要擴大社群粉絲數,除了投廣告以外,還有其他方式嗎?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先探討一下社群的本質是什麼?

社群的本質
有關社群的定義,維基百科裡說: 「社群」的傳統定義是一群彼此有互動且居住在共同區域的人,而今常用來指具有共同價值觀或者因有共同地域關係而產生團體凝聚力的一群人。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社群有比較強的區域特性,畢竟生活在同一區域裡,彼此因為生活的需要而產生一些或強或弱的連結,因此孕育出社群,我們進一步抽絲剝繭之後可以發現,構成社群的基本元素有兩個: 「人」與「連結」,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公式:
社群=(人連結人)的n次方
白話的說,人們因為某些連結而聚在一起,因此構成一個社群。「人」是基本要素,必須大於等於2,「連結」是聚在一起的原因,連結的原因可以不只一種,連結的原因越多,代表連結的強度越強,反之則越弱,而且連結原因一旦消失,社群就會跟著消失。至於N次方的意義是代表社群的大小,N越大代表社群越大、代表因為共同原因連結起來的人數越多。大家發現了嗎?連結的原因是構成社群的最關鍵因素,也是唯一的變數。連結的原因不同,會決定社群的規模(大或小),連結的原因越多,會決定社群的黏性(強或弱)。
當我們理解了「社群的關鍵要素是連結的原因」後,再回到現實社會中印證看看:車隊是由一群車手聚集而成、登山隊是由一群喜歡登山的人聚集而成、讀書會是由一群喜歡讀書的人聚集而成、團購是由一群喜歡買買買的人聚集而成、扶輪社是由一群喜歡做生意的老闆聚集而成、攝影社是由一群喜歡拍照的人聚集而成、同學會是由一群曾經一起共同學習的人聚集而成、宗親會是由一群有共同姓氏的家族聚集而成、國家是由一群出生在同一地域的人聚集而成…等等不勝枚舉,可以說只要有人與構成連結的原因,立即產生一個個社群,反觀我們每個人,也不斷在參與或創造許多社群,我們常常聽人說的「五同」,同姓、同鄉、同學、同事、同袍,就是在找尋彼此是否有連結的原因。

數位社群(虛擬社群)的特性
現在最夯的數位社群或者有人稱為虛擬社群,也就是大家常用的FB、IG、YouTube、Line等網路社群平台,與親朋好友溝通、聊天的虛擬社群,是現階段人們無法離開智慧型手機的主因,既然也被稱為社群,當然脫離不了社群公式:社群=(人連結人)的n次方,且數位社群的關鍵要素一樣是「連結的原因」,那麼大家心裡一定會有個疑問:傳統社群與數位社群的差別是什麼?答案也很明顯,數位世界將物理世界的空間給坍縮了。
從維基百科對社群的定義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傳統社群有兩個很重要的連結原因,共同價值觀與共同地域關係,在數位社群中共同地域關係的重要性被減弱,而共同價值觀成了最最最重要的連結原因。另外,數位世界不僅將空間給坍縮,連時間也被坍縮,這導致資訊傳遞的速度大增,溝通成本幾乎等於零,於是人人都是低頭族的現象處處可見。

注意力經濟已成主流,是做社群行銷的目的
當資訊隨手可得,溝通沒有了時間與空間限制的今天,人類有限的注意力成了最寶貴的資源,無論我們感受到了沒,不管我們是否接受,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我們已經回不去那個曾經純真的年代,注意力爭奪戰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啟,所有的企業與組織,都在搶奪人們有限的注意力。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上,中小企業要想擴大社群粉絲數,應該怎麼做?依我的淺見,要聚焦在以下兩件事情上:
一、如何在原有的社群中,增加或優化連結的原因
二、如何能持續獲得目標受眾的注意力
這邊我們也不賣關子,直接給大家努力的方向:
第一、辦活動,不論實體或虛擬活動都需要。
第二、建IP,建立自己行業裏的意見領袖(KOL)。
辦活動是讓社群持續活絡的不二法門,可以讓原本活躍的成員主動推薦、經常活躍的成員保持活力、不常活動的成員持續關注、處於休眠狀態的成員找回初衷。辦活動需要動員組織、安排資源投入,是有成本的,所以必須事先規劃運營,才有可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在運營過程中,必須時時注意,是否將社群成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以成員為中心去思考與規畫活動,務必讓成員有參與感是至關重要的運作關鍵。只要持續辦社群成員願意參與的活動,就是在增加與優化社群連結的原因。
建IP是中小企業站穩行業地盤、獲得長期利益的唯一道路,這不但無法速成,前期投入的時間成本也巨大,但是只要建立起來,獲得的回饋是呈指數級成長的,因為IP能持續獲得目標受眾的注意力,IP是中小企業翹起行銷槓桿的支點。
投廣告、辦活動、建IP都是增加社群粉絲數的方式,我們用不同的維度來做一下比較:
以難易度來看,投廣告最容易、辦活動居中、建IP最難。
以所需時間的長短來看,投廣告最快、辦活動居中、建IP最長。
以能累積的行銷效益來看,投廣告最少、辦活動居中、建IP最長。

中小企業做社群行銷的最佳解?
如果您一定要問我的建議是什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我會建議全部聚焦在建IP上,因為能專心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讓大家看到,已經很不容易,但也唯有如此才有突圍的可能性。那您的答案是什麼呢?也歡迎留言,我們線上交流一下。
喜歡今天的內容,歡迎按讚、分享,您支持將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下次再見 !